“负竞争性”:对新古典经济学物品划分理论的挑战与完善——兼论平台经济的生发逻辑

被引:4
作者
阳晓伟
机构
[1] 宁波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关键词
竞争性; 负竞争性; 生产型消费; 平台经济;
D O I
10.14167/j.zjss.2021.01.003
中图分类号
F014 [经济范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竞争性是新古典经济学物品划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物品因使用而引起数量或质量变化,进而使得其他人在使用该物品时的边际效用发生改变的现象。受提出者萨缪尔森和马斯格雷夫等经济学大师的影响,学术界长期认定物品的竞争性只能在"有-无"或"强-弱"的非负区间取值,忽视了负竞争性的存在。与(正)竞争性相反,负竞争性表现为物品因使用而质量上升或者数量增加。通过经典语言文字、公共池塘捕鱼、平台经济等案例,文章论述了负竞争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其一,负竞争性长期被忽视的原因在于"生产-消费"完全对立的二分法,忽视了生产型消费的存在;其二,通过引入负竞争性,物品划分的类别可由传统的四大类拓展至六大类。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3+155 +155-1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歧与融合
    张琦
    [J]. 经济学动态, 2015, (11) : 147 - 158
  • [2] 增进公共事物治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王亚华, 2017
  • [3] 经济学原理. 微观部分 : 第6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N.格雷戈里·曼昆, 2017
  • [4] 社会心理学[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迈尔斯, 2016
  • [5] 经济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曼昆, 2015
  • [6] 孟子译注[M]. 中华书局 , 杨伯峻译注, 2010
  • [7] 古文观止[M]. 中华书局 , 钟基, 2009
  • [8] 微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克鲁格曼, 2009
  • [9]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英)霍恩比著, 2004
  • [10] Musgrave, Samuelson,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Standard Rationale for Public Goods[J] . Maxime Desmarais-Tremblay.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