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倾向

被引:22
作者
马志强
机构
[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本土化实践; 中国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出场路径,内蕴其中的是"政府为体、社工为用"的中国逻辑,其中政府利益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隐性逻辑。在社会工作的中国逻辑之下,西方社会工作原有的价值观基础被抽离,部分原则、理论、方法与工作模式嵌入到我国原有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体制之中。社会工作的中国逻辑又决定了社会工作依附式生存的长期性与独立式发展的趋势性。在依附中寻求独立、在抽离中重新扎根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理念。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盐田模式”看搭建社会工作行业化的平台[J]. 唐娟.中国社会导刊. 2007(20)
[2]  
鹏星模式:社会工作民间运作的深圳实验[J]. 陈善哲.中国社会导刊. 2007(20)
[3]   体制制约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基于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分析 [J].
唐斌 .
社会工作(实务版), 2007, (10) :13-14
[5]   关于当前上海社会工作机构运作的几点思考 [J].
李太斌 .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3) :52-55
[6]   美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经验 [J].
朱眉华 .
社会工作(实务版), 2007, (07) :12-12
[7]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J].
徐永祥 .
河北学刊, 2007, (03) :67-69+73
[8]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 [J].
王思斌 .
学习与实践, 2007, (03) :5-10+1
[9]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呼唤社会工作人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教授访谈[J]. 胡晓琼.新资本. 2007 (01)
[10]   从社会控制到人道主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转型 [J].
蒋荣华 .
社会, 2004, (1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