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内容分析——基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视角

被引:10
作者
孙红蕾 [1 ]
经渊 [1 ,2 ]
郑建明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 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公共文化服务; 布尔迪厄; 文化社会学;
D O 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7.07.005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G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5 ; 0503 ;
摘要
[目的/意义]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引入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三大概念分析工具:惯习、资本、场域,分析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于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适用性,进而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权利保障、文化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建设良性发展4个层面对该法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模型,并对该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结论]培育文化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强化文化资本的文化权利保障力、维护文化环境的文化生态平衡是公共文化良性发展的3条实践路径,3条路径间具有协同共生的内在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我国公共文化保障立法的内容、特点与突破 [J].
李国新 .
图书馆建设, 2016, (12) :25-27+36
[2]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模式及其启示 [J].
肖希明 ;
完颜邓邓 .
图书馆, 2016, (07) :26-30+48
[3]   社会力量办公共文化是大趋势 [J].
吴建中 .
图书馆论坛, 2016, 36 (08) :37-38+47
[4]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的思考 [J].
李国新 .
图书馆杂志, 2016, (04) :4-8
[5]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主体、关系与模式 [J].
罗云川 ;
阮平南 .
图书馆建设, 2016, (01) :28-32+38
[6]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 [J].
王锰 ;
郑建明 .
图书馆论坛, 2015, 35 (10) :20-24
[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民间参与的主体、方式和内容 [J].
马艳霞 .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 (12) :5-11
[8]   以标准化手段推进浙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J].
张仁汉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5) :140-144+160
[10]   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J].
柯平 ;
朱明 ;
何颖芳 .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02)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