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丝栗栲次生林类型与树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建国
叶芬
盛炜彤
詹有生
童书振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福建省邵武市林业委员会
[3]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丝栗栲,次生林类型,树种多样性,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种间竞争;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1998.01.008
中图分类号
S792.17 [锥栗(栲、槠)];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根据主成分分析对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人工干扰的天然次生丝栗栲林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不同样地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种间竞争格局。结果表明:(1)丝栗栲次生林可划分为5个类型,每一类型都是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形成;(2)在自然状态下,理论上3个优势树种丝栗栲、罗浮栲和木荷竞争的最终格局是:罗浮栲由于其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竞争能力差之故,首先衰退,其次是木荷,最终本区将形成丝栗栲为绝对优势种的群落;(3)丝栗栲林在16a以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种间相遇机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提高,当林龄在23a时达到最大,当林龄为36a时,多样性指标又随之下降;(4)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由大到小的排序结果为:丝栗栲、罗浮栲、虎皮楠、红楠、木荷、山杜英、钩栲、野漆、刺毛杜鹃、野茉莉。这一排序结果反映了各树种在利用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资源上的能力及其适应性幅度的大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J].
朱守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7, (04) :286-295
[2]  
生态学引论[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赵志模, 1984
[3]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丁岩钦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