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之美与社会主流道德传播的主体转向

被引:13
作者
陈继红
机构
[1]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榜样之美; 最美人物; 社会主流道德传播; 主体转向;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4.09.037
中图分类号
D648 [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榜样形态,"最美人物"承载着与传统榜样相同的任务——社会主流道德传播。就此而论,"最美人物"的独特意蕴在于,通过"善"之表达方式的转换,使社会主流道德传播的主体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社会公众取代政府及其相关组织成为价值判断的主体、榜样选择的主体、榜样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转向的意义在于:在社会公众的自觉认知中确证了社会主流道德的实存性与价值合理性,在榜样之美与榜样之真的统一中证明了传播载体的真实性,以"发明本心"之榜样教育路径提升了传播活动的长效性与实效性,传统榜样在社会主流道德传播中的种种偏蔽由此得以纠正。但是,"最美人物"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榜样的经典魅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道德榜样 [J].
王海明 .
贵州社会科学, 2007, (03) :4-7
[2]  
道德榜样论.[M].邹秀春; 著.北京出版社.2010,
[3]  
四书章句集注.[M].(宋) 朱熹; 撰.中华书局.2010,
[4]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李泽厚;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  
教育原理.[M].(英)沛西·能(PercyNunn)著;王承绪;赵端瑛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判断力批判.[M].(德)康德著;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7]  
陆九渊集.[M].(宋)陆九渊 著;钟哲 点校.中华书局.1980,
[8]  
西方美学史.[M].朱光潜 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