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杨曙辉 [1 ]
宋天庆 [1 ]
欧阳作富 [1 ]
陈怀军 [2 ]
机构
[1] 云南省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2] 云南省大理州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D O I
10.16849/j.cnki.issn1001-8611.2008.01.018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必然,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历史任务。但鉴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及诸多原因,富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已经显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力图透过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特点,在深入阐释和充分肯定富余劳动力转移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作用和战略意义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指出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和矛盾,及其所产生的若干消极或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进城务工农民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性别差异 [J].
王丽静 ;
刘绍军 ;
刘秀艳 .
农业经济, 2006, (11) :33-34
[2]   “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 [J].
童荣萍 .
农业经济, 2006, (10) :25-26
[3]   中国耕地破碎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J].
李建林 ;
陈瑜琦 ;
江清霞 ;
匡晓宇 .
农业经济, 2006, (06) :21-23
[4]   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探讨 [J].
任桂芳 .
农业经济, 2006, (05) :54-55
[5]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农村人力建设思考 [J].
罗明忠 .
农业经济, 2006, (02) :31-32
[7]   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的理论探索 [J].
孙宝强 .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5, (02) :7-9
[8]   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农民技术推广培训状况研究 [J].
刘颖芳 ;
陈阜 ;
寇建平 ;
郭瑞华 ;
徐哲 .
农业科技管理, 2005, (03) :17-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