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男性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提高国民生殖健康水平

被引:69
作者
贲昆龙
徐建春
陆林
姚佳沛
闵向东
李文轶
陶剑
王珏
李俊杰
曹筱梅
机构
[1] 昆明男性包皮环切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
包皮环切; HIV感染; 预防; 生殖健康;
D O I
10.13263/j.cnki.nja.2008.04.010
中图分类号
R699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新感染HIV者中异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快速上升,2007年已达44.7%。为了减少HIV通过异性传播,改善国民的生殖健康水平,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包皮环切能够预防HIV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病毒经包皮感染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以及在非洲取得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的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临床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1997~2007年间,发表的4份调查报告表明,在中国不同地区15109名儿童和青少年中,包皮过长者和包茎的比例分别为43.90%和11.55%,但是包皮环切率只有2.66%。鉴于包皮环切是高效、简单和价廉的预防艾滋病的新措施,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如同推动其它预防艾滋病的多种措施一样,尽快制定推广包皮环切的实施计划,大力普及男性生殖健康的知识,把新生儿包皮环切、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包皮环切列入医疗保险范围,尽早对HIV感染的高危成年男人以及妻子为HIV阳性而丈夫为阴性者实行免费包皮环切,开展有关包皮环切的流行病学和社会文化的科学研究,以及安全、简单和价廉的新技术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某高校2409名男大学新生男科查体结果分析 [J].
李强 ;
刘忠强 ;
傅秀艳 ;
荆涛 ;
孙玉玲 ;
聂玲 ;
王沛涛 .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08) :674-675
[2]   北京市西城区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分析 [J].
刘峰 ;
王彦华 .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08) :752+755-752
[3]   天津大港区3~6岁男童外生殖器疾病调查 [J].
刘庆喜 ;
李培志 ;
高雁 .
中国学校卫生, 2003, (04) :334-335
[4]   包皮中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J].
侯炜 ;
马胜利 ;
杨占秋 ;
毛琳 ;
刘汉燕 ;
胡礼泉 .
中华男科学, 2003, (01) :70-71
[5]   合肥地区5172名男性青少年外生殖器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J].
梁朝朝 ;
王克孝 ;
陈家应 ;
施浩强 .
中华医学杂志, 1997, (01) :16-18
[6]  
现代生殖免疫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林其德, 2006
[7]   Circumcision status and HIV infection among black and Latino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3 US cities [J].
Millett, Gregorio A. ;
Ding, Helen ;
Lauby, Jennifer ;
Flores, Stephen ;
Stueve, Ann ;
Bingham, Trista ;
Carballo-Dieguez, Alex ;
Murrill, Chris ;
Liu, Kai-Lih ;
Wheeler, Darrell ;
Liau, Adrian ;
Marks, Gary .
JAIDS-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2007, 46 (05) :643-650
[8]  
Acceptability of Male Circumcision for Prevention of HIV/AIDS in Sub-Saharan Africa: A Review[J] . N. Westercamp,R. C. Bailey.AIDS and Behavior . 2007 (3)
[9]   Potential HIV-1 target cells in the human penis [J].
McCoombe, Scott G. ;
Short, Roger V. .
AIDS, 2006, 20 (11) :1491-1495
[10]  
Randomized,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Trial of Male Circumcision for Reduction of HIV Infection Risk: The ANRS 1265 Trial[J] . Bertran Auvert,Dirk Taljaard,Emmanuel Lagarde,Jo?lle Sobngwi-Tambekou,Rémi Sitta,Adrian Puren.PLOS Medicine . 20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