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表征理论视域下网络公共事件的共识达成机制研究——以“电梯劝烟猝死案”的社交媒体讨论为考察对象

被引:11
作者
余红
马旭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社会表征; 网络公共事件; 基耦; 情感轮; 主题建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C912.63 [社会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50301 ;
摘要
[目的/意义]网络公共事件的爆发与平息往往伴随着多元共识的凝聚与分化。通过表征的流动研究共识达成的机制,对于建立良性舆情应对模式,构筑信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社会表征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电梯劝烟猝死案"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文本,通过主题建模和情绪分析对事件发生的动态化网络情境进行还原,探讨事件涉及的社会表征、引发的社会情绪流动过程。[结果/结论]网络公共事件的共识达成是动态的议题框架和情绪框架竞合过程,事件涉及对象的社会表征在互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应激性",随着一致信息的刺激,表征逐渐稳定,基于网络公共事件的表层共识达成,但作为认识成果的深层共识的达成则需要时间沉淀。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4+150 +1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Emotions and Information Diffusion in Social Media-Sentiment of Microblogs and Sharing Behavior [J].
Stieglitz, Stefan ;
Dang-Xuan, Linh .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3, 29 (04) :217-247
[2]   Diffusion of News of the Shuttle Columbia Disaster: The Role of Emotional Responses and Motives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J].
Ibrahim, Amal ;
Ye, Jiali ;
Hoffner, Cynthia .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 2008, 25 (02) :91-101
[3]   AN ARGUMENT FOR BASIC EMOTIONS [J].
EKMAN, P .
COGNITION & EMOTION, 1992, 6 (3-4) :169-200
[4]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体系.[M].乐国安;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社会表征.[M].(法) 莫斯科维奇;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  
情感社会学.[M].(美) 特纳 (Turner;J.H.) ; (美) 斯戴兹 (Stets;J.E.)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为社会学辩护.[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  
普通心理学.[M].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  
微博信息的情绪效价与唤起程度对信息传播的影响.[A].陈爽;周明洁;张建新;.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2,
[10]   情绪化信息对舆情事件传播的影响研究 [J].
唐雪梅 ;
赖胜强 .
情报杂志 , 2018, (12) :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