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行因素监测和评价
被引:8
作者:
黄轶昕
张燕萍
孙乐平
曹奇
朱荫昌
戎国荣
蔡刚
赵勇进
机构:
[1]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江苏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江苏省血
来源: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播阻断地区;
监测;
D O I:
10.16250/j.32.1374.1999.04.005
中图分类号:
R181.8 [疫情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及其特点,评价和探讨巩固监测阶段的措施与对策。方法在29个经省考核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开展监测研究,对传染源、钉螺等流行因素进行纵向观察,并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传染源监测表明,居民COPT阳性率为0.21%,无当地感染的粪阳病人及低年龄病例,家畜监测查病均为阴性;外来人口中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外来及本地外出人口中均查获粪阳病例。2在开始监测的头5年内出现77.3%的有螺环境:查出钉螺分布在其中的16个县(市、区),占55.17%;有螺环境多为小面积复杂环境,有螺原因主要是查灭螺质量较差,同时外来扩散也不容忽视。3监测查螺方法中,以“定点查”检出率最高。结论1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稳定,内源性传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再流行因素依然存在;2巩固监测时期,病情监测主要抓好重点流动人群和指示人群(小年龄人群);钉螺监测在近期注重历史有螺环境,远期可注重外来输入,监测方法建议采用“定点查”结合“轮查”。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06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