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和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1
作者
宋松
张建新
肖波
温丽娟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PSR; PCA; 南京市;
D O I
10.16507/j.issn.1006-6055.2009.04.053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能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据此,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南京市2002~2006年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矩阵,对南京市近5年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近5年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加强,由最初的低度利用,到中度集约利用再到集约利用;(2)土地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22;(3)南京市土地利用程度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为南京市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并为发达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动态分析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46+741 +7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J].
吴郁玲 ;
曲福田 .
资源科学, 2007, (06) :106-113
[2]   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J].
罗雄飞 ;
周勇 ;
聂艳 ;
于雷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1) :10040-10042
[3]   土地集约利用的模糊评判 [J].
蔡为民 ;
薛岩松 .
统计与决策, 2007, (04) :51-53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谢敏 ;
郝晋珉 ;
丁忠义 ;
杨君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5) :117-120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黎一畅 ;
周寅康 ;
吴林 ;
金晓斌 ;
王丽萍 ;
胡静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309-315
[6]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邵晓梅 ;
刘庆 ;
张衍毓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2) :85-95
[7]   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地级城市为例 [J].
赵姚阳 ;
濮励杰 ;
卜崇峰 .
人文地理, 2006, (01) :17-20+115
[8]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翟文侠 ;
黄贤金 ;
张强 ;
钟太洋 ;
马其芳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96-102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J].
刘力 ;
邱道持 ;
粟辉 ;
曹蕾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887-890
[1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J].
章其祥 ;
孙在宏 ;
沈剑荣 ;
冯雪渔 ;
范宇 ;
张侠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