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迷失与回归: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学生评价的反思

被引:5
作者
童宏亮 [1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理解”; 哲学诠释学; 学生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理解"是学生评价开展的基础。以"理解"为切入口,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明确"理解"内涵:理解即"人存在基本方式""意义的生成""视域融合"的过程以及主体间性的"对话"。实际上,"理解"在学生评价中却走向迷失,主要体现为静态预设的学生评价标准、主客对立的学生评价主体、对话缺失的学生评价过程以及聚焦量化的学生评价结果。对此,应促进"理解"的回归:一是为了"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二是基于"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这要求具有动态生成的评价标准、主体间性的评价主体、敞开对话的评价过程以及质性描述的评价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天水市普通中学学生评价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李莉莉.延安大学.2017, 01
[2]  
武汉市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李敏.华中师范大学.2014, 09
[3]   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 [J].
赵光武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5-11
[4]   从解释学视角看马克思文本研究——兼评解读马克思的两种学术取向 [J].
杨学功 .
学术研究, 2003, (09) :26-31
[5]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J].
王景英 ;
梁红梅 ;
朱亮 .
外国教育研究, 2003, (08) :39-43
[6]   学生评价模式探析 [J].
李润洲 .
中国教育学刊, 2003, (05) :56-59
[7]   走向理解的教学评价初探 [J].
刘志军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05) :45-49
[8]  
真理与方法.[M].(德) 伽达默尔; 著.商务印书馆.2006,
[9]  
哲学解释学.[M].(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  
历史中的意义.[M].(德)威廉·狄尔泰(WilhelmDilthey)著;艾彦;逸飞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