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条件

被引:46
作者
张松航
汤达祯
唐书恒
许浩
张彪
陈贞龙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显微裂隙; 孔隙系统;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9.10.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件煤岩样品进行块煤光片法显微裂隙测试、低温氮比表面测试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显微裂隙密度大多数在20~100条/(9cm2)之间,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微裂隙发育增多;煤储层孔隙度相对较小,孔隙结构以小孔和微孔为主,大孔次之,中孔发育最差;BET比表面积总体较高,介于0.092~20.480m2/g,煤储层吸附能力强.运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出4类具有不同孔隙系统的储层,结合显微裂隙发育情况得出:Ⅰ类储层显微裂隙较发育,孔隙度大,孔隙结构合理,比表面积较高,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储层;Ⅲ类储层构造微裂隙发育,但渗透性差,孔隙度、比表面积较小,中孔不发育,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不利储层;Ⅱ类储层介于Ⅰ,Ⅲ类储层之间,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较有利储层;Ⅳ类储层微裂隙发育,孔隙度中等,大、中孔发育,渗透性能较好,但储层比表面积较低,限制了储层的吸附能力,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较有利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97 / 13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韩城矿区煤的煤岩特征及煤层气生储因素分析 [J].
郑重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 (05) :23-25
[2]   煤储层的气体解吸特性研究 [J].
霍永忠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24-26+145
[3]   有关煤层气勘探过程中的理论误导剖析 [J].
张遂安 .
中国煤层气, 2004, (02) :9-10+33
[4]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资源及开发潜力分析 [J].
冯三利 ;
叶建平 ;
张遂安 .
地质通报, 2002, (10) :658-662
[5]   论韩城矿区煤层气的构造控制 [J].
王生全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1) :21-25
[6]   低温氮吸附法与煤中微孔隙特征的研究 [J].
陈萍 ;
唐修义 .
煤炭学报, 2001, (05) :552-556
[7]   权家河煤矿褶皱构造发育特征 [J].
王英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02) :16-18
[8]   河东煤田煤储层中气胀节理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J].
段连秀 ;
王生维 ;
张明 ;
陈斌 .
地球科学, 1999, (01) :56-58
[9]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相研究 [J].
张群,陈沐秋,高文生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4, (01) :5-9
[10]  
煤层甲烷储层评价及生产技术[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美]I.D.Palmer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