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参与:网络空间中的大众政治模式研究

被引:12
作者
孙卫华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表达; 参与; 大众政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30202 ;
摘要
美国研究者亨廷顿在总结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模式时,提出了几种政治参与模式。其中,"大众政治模式"与参与的爆炸蕴含着"异常紧张"的社会风险。本文认为,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普及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网络空间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主要表现为表达与参与的激增,基于自发和广泛动员基础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而在具体的参与方式上,则呈现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群氓化、网络大众政治参与方式的极端化和娱乐化、网络大众政治的民粹化导向等三个特点。网络大众政治模式有积极的制度和文化建构意义,但其极端激进的风格也蕴含着系统性的社会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149 +1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体制性迟钝”催生“怨恨式批评” [J].
成伯清 .
人民论坛, 2011, (18) :20-21
[2]   我们在开始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 [J].
孙立平 .
战略与管理, 2002, (02) :9-15
[3]  
网络中的政治娱乐化现象研究[D]. 洪志雄.暨南大学. 2015
[4]  
群众与暴民[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英) 麦克莱兰 (McClelland, 2014
[5]  
网络与网络公民文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孙卫华, 2013
[6]  
理想国[M].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古希腊) 柏拉图, 2011
[7]  
娱乐至死[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波兹曼, 2011
[8]  
狂热分子[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霍弗, 2008
[9]  
民粹主义[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林红, 2007
[10]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彭兰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