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认知与话语建构:美国选择性干预的政治逻辑

被引:6
作者
姜鹏
机构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键词
干涉主义; 话语建构主义; 中美关系; 崛起战略;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5.04.003
中图分类号
D871.2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冷战结束至今,美国选择性干涉行为背后一直受到两大因素驱动:国际政治中的"关系性"决定了美国对外干预的动机和意愿,"结构性"决定了美国对外干预的手段与程度。地区大国是走向超级大国的必经阶段,因此,霸权国不论在意愿还是能力上,都会对崛起中的地区大国进行干涉,而对逐步完成崛起的超级大国的干涉动机和力度会逐渐降低。话语不仅是角色认知的文化表征,同时也对角色认知产生反向的建构效应。如果崛起国愿意并能够有效地运用话语建构的功能,往往可以降低崛起进程中来自霸权国及其联盟体系的结构性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制衡逻辑——兼论中美互动的关系样态 [J].
刘雨辰 ;
李慧明 .
太平洋学报 , 2014, (10) :48-60
[2]   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J].
阎学通 .
国际问题研究, 2014, (05) :102-128+130
[3]   奥巴马主义:内涵、缘起与前景 [J].
王鸣鸣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9) :108-128+159
[4]   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转向”的意义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12) :181-198+208
[5]   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 [J].
程早霞 .
国际论坛, 2011, 13 (05) :38-42+80
[6]   关于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英文) [J].
秦亚青 .
SocialSciencesinChina, 2009, 30 (04) :5-20
[7]  
国际关系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秦亚青, 2012
[8]  
结构冲突[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斯蒂芬·D.克莱斯勒(StephenD.Krasner)著, 2001
[9]  
Nuclear Notebook: Worldwide Deployments of Nuclear Weapons, 2009[J] . Robert S. Norris,Hans M. Kristensen.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 2009 (6)
[10]  
Divided by a Common Language: Formal and Constructivist Approaches to Games[J] . K. M. Fierke,Michael Nicholson. Global Society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