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事物意义的逻辑基础

被引:7
作者
杨庆峰
机构
[1] 上海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物; 有用性; 无用性;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09.04.006
中图分类号
B516.54 [海德格尔(Heidegger,M.1889~1976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物的认识论传统揭示了本质及其属性是物的意义基础,以此为基础形成认识经验;物的现象学生存论传统揭示出使用是物(用具)的意义基础,以此为基础形成有用性的经验;随后又揭示出游戏因素,这构成了艺术经验。上述传统中无用性被看作是阻碍理解物的因素。无用意味着物之有用性的消失,使得物的现成性得以体现。但是无用与有用共同构成了物之意义的基础。对物的无用性的重视表现了不同于物的现象学理论的地方:无用使得物之用得以持存;彰显了用者的情感世界,更提供了为人之法的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The corporeal order of things:: The Spiel of usability [J].
Keller, KD .
HUMAN STUDIES, 2005, 28 (02) :173-204
[2]  
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M].(英) 史密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庄子发微.[M].锺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陈嘉映;王庆节 译.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