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13
作者
许占友
李磊
常汝镇
邱丽娟
汪茂斌
李智
于伟
李向华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大豆; 不育系; 核不育基因;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质供体ZD8319,核供体SG01、JX03 和PI004 以及由它们产生的F1、BC1、BC2、BC3、BC4 和BC5 的花粉镜检和田间育性观察表明,质供体与核供体以及核供体之间在育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核供体SG01 和JX03 的遗传方式相似,SG01 与ZD8319 杂交,其F1 自交结实率为0,JX03 与ZD8319 杂交,其F1 代出现高度不育群体,植株很难自交结实,结实率仅为0.86粒/株。核供体PI004 的F1 不育度较低,部分节位上长出不育肉夹,部分节位上结实正常,自交结实率约为15 粒/株。回交各世代的育性表现也不同,SG01 和JX03 的BC1、BC2、BC3、BC4和BC5 的不育度与F1 基本相似,通过回交很难提高其不育率;而PI004 的各回交世代的不育度与F1 相比,花粉不育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68% 到98%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G01 和JX03的核不育基因是主基因,分别为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该组合后代的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而PI004 的核不育基因具有数量性,是微效多基因,不育性受约6 对基因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豆三系的选育及恢复基因的SSR初步定位研究 [J].
许占友 ;
李磊 ;
邱丽娟 ;
常汝镇 ;
汪茂斌 ;
李智 ;
郭蓓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02) :34-40
[2]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A的选育和初步研究 [J].
赵丽梅 ;
孙寰 ;
黄梅 .
大豆科学, 1998, (03) :79-81
[3]   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W931A的选育研究 [J].
张磊 ;
戴瓯和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91-92
[4]   栽培大豆双亲基因互作型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遗传推断 [J].
李磊,杨庆芳,胡亚敏,祝利海,葛浩新 .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04) :304-306
[5]   大豆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 [J].
王继安,杨庆凯 .
大豆科学, 1995, (01) :74-79
[6]   外源DNA导入大豆获得一不育材料 [J].
赵丽梅,刘德璞,孙寰,袁英,黄梅 .
大豆科学, 1995, (01) :83-87+95
[7]   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研究 [J].
孙寰 ;
赵丽梅 ;
黄梅 .
科学通报, 1993, (16) :1535-1536
[8]   野败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选育的遗传分析 [J].
雷捷成 ;
游年顺 ;
郑秀萍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5) :30-34
[9]   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分析指标的探讨 [J].
胡锦国 .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3, (03) :16-21
[10]   野败型杂交籼稻基因型的初步分析 [J].
高明尉 .
遗传学报, 1981, (01) :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