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不详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武汉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4] 武汉
[5]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 杂种优势; 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 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 2 2个品种以NCII法配制 6 6个杂交组合。连续 2年试验结果表明 ,F1与其亲本间单株产量、种子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两性状的平均优势范围分别为 5 .5 0 %~ 6 4.11%和 - 1.5 5 %~ 7.44 %,种子含油量杂种优势弱于单株产量。在单株产量的 3个主要构成因素中 ,全株总角果数杂种优势最强 ,每果粒数次之 ,千粒重最弱。单株产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 ,而种子含油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 ;配制组合时 ,对前一类性状可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进行亲本选择 ,而对后一类性状可根据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之和进行亲本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060 / 10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J].
马朝芝 ;
傅廷栋 ;
杨光圣 ;
涂金星 ;
杨小牛 ;
但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3) :11-13
[2]   玉米自交系两种配合力在杂种一代的表现 [J].
张向群 .
作物学报, 1987, (02) :135-142
[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的利用 [J].
Plant Breeding Group ;
Department of Agronomy ;
Huachung Agicultural College .
遗传学报, 1977, (01) :42-48
[4]  
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傅廷栋主编, 2000
[5]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
[6]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heterosis for yield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winter canola ( Brassica napus L.)[J] . M. Ali,L. O. Copeland,S. G. Elias,J. D. Kell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