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而不密:对当前我国受贿犯罪法律规定的反思——以《刑法修正案(七)》为视角

被引:1
作者
李海峰 [1 ]
钟佩霖 [2 ]
机构
[1] 成都军区军事检察院
[2] 四川音乐学院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受贿犯罪; 立法技术; 罪名; 罪名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修正案(七)》顺应社会发展,对提升刑法抗制犯罪的效能具有积极意义,但其第13条的颁行,暴露了当前我国受贿犯罪法律规定在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相关法律术语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得实际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与立法初衷相差甚远。从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技术及传统思维方式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呼吁尽快建立受贿犯罪罪名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简评《刑法修正案(七)》 [J].
谢望原 .
法学杂志, 2009, 30 (06) :27-31
[2]   试论影响力交易罪 [J].
杨书文 .
人民检察, 2009, (09) :52-55
[3]   “关系人”受贿的定罪规则体系之思考 [J].
于志刚 .
人民检察, 2009, (07) :5-8
[4]   《刑法修正案(七)》解读 [J].
黄太云 .
人民检察, 2009, (06) :5-21
[5]   论斡旋受贿犯罪 [J].
马克昌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03) :70-75
[6]  
罪与刑的探索之道.[M].冯亚东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7]  
受贿罪的构造.[M].童伟华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8]  
罪名研究.[M].周艳红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9]  
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M].冯亚东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  
刑法疏议.[M].陈兴良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