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承接地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7
作者
陈凤桂 [1 ,2 ,3 ]
张虹鸥 [2 ]
吴旗韬 [1 ,2 ,3 ]
叶玉瑶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广州地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珠三角经济区; 产业承接地; 评价模型;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42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各个县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评价模型进行适宜度和优势度评价。结果显示,在珠三角经济区以外的80个县区中,有14个县区为最优产业承接地,另有22个县区适宜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地区不仅资源环境条件优越,还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其中粤西地区是优选产业承接地最集中的地区;粤东则是另一集中地,尤其是汕头市,该市除海岛县——南澳外,其余县区均列为优选产业承接地;粤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三大区域中优选产业承接地比例最低的区域,今后的发展仍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双转移”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发展战略选择——以兴宁市为例 [J].
邱国锋 ;
俞万源 .
热带地理, 2010, 30 (01) :62-66
[2]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J].
王辉堂 ;
王琦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1) :45-48
[3]   上海市传统产业的地域转移研究——基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思路 [J].
陈修颖 ;
甄峰 ;
吴泓 .
人文地理, 2004, (06) :44-48
[4]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基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机理的扩展分析 [J].
李具恒 ;
李国平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94-98
[5]   现阶段浙江省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J].
郦瞻 ;
谭福河 ;
沈肖媛 .
商业研究, 2004, (12) :109-111
[6]   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 [J].
李小建 ;
覃成林 ;
高建华 .
中州学刊, 2004, (03) :15-18
[7]   大企业集团扩展路径的实证研究——对广东40家大型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 [J].
毛蕴诗 ;
汪建成 .
学术研究, 2002, (08) :5-8
[8]   区域传递的两种空间模式比较分析——兼谈中国当前区域传递空间模式的选择方向 [J].
马海霞 .
甘肃社会科学, 2001, (02) :30-32
[9]   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 [J].
陈刚 ;
张解放 .
华东经济管理, 2001, (02) :24-26
[10]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 [J].
夏禹龙 ;
刘吉 ;
冯之浚 ;
张念椿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83, (02)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