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多角体病毒与侧沟茧蜂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协同作用

被引:8
作者
蒋杰贤
蒋祝瑞
雷润华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 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传播;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069
中图分类号
S47 [各种防治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斜纹夜蛾幼虫体内的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存活率、发育历期、寄主感染病毒时间、病毒浓度之间的关系 ,并测定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传毒效率 .结果表明 ,病毒对寄主体内寄生蜂历期无明显影响 ,寄生在幼虫体内的寄生蜂能在寄主病死前完成发育 ,存活比例因寄主感染病毒的时间和浓度而异 .斜纹夜蛾被寄生后接种病毒 (SlNPV) ,距离寄生时间越长 ,饲毒浓度越低 ,寄生蜂完成发育的比例越大 ,但饲毒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从感病幼虫体内发育成的侧沟茧蜂或曾经在感病寄主上产过卵的寄生蜂 ,以及通过人工方式使产卵器被病毒污染的寄生蜂 ,均能携带一定数量的病毒 .通过产卵活动 ,侧沟茧蜂成蜂能在寄主幼虫个体间传递病毒 .当寄生蜂在感病的寄主幼虫上产卵带毒后 ,平均可传递病毒给 2 .14头幼虫 ;发育于感病幼虫体内的寄生蜂 ,平均可传递病毒给 2 .4 5头幼虫 .通过用病毒液浸茧或用混有病毒的蜂蜜饲喂成蜂等方式使产卵器污染病毒的寄生蜂 ,传毒效率随饲毒浓度增加而提高 ,平均可传递病毒 1.4 5头和0 .94头幼虫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流行的时间动态 [J].
蒋杰贤 ;
梁广文 ;
曾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99-602
[2]   斜纹夜蛾天敌作用的评价 [J].
蒋杰贤 ;
梁广文 ;
庞雄飞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4) :78-80
[3]   颗粒体病毒、微红绒茧蜂、菜青虫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J].
朱筠 ;
黄冠辉 ;
戴如一 ;
李淑荣 .
生态学报, 1983, (01) :69-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