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研究

被引:4
作者
赵永波
郭玉璞
周前
黄一宁
陈琳
黄觉斌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
[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上海
[4] 北京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乙酰唑胺; 放射性核素显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建立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的方法及脑血流量变化的正常参考值 ,提出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指标。方法 正常对照组 6例 ,脑血管疾病患者 43例。用 99m 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 (ECD)先做基态脑血流 (CBF)及 SPECT显像 ,3 6~ 48h后做脑负荷显像 (静脉注射 ACZ 1g,2 0 m in后按基态同样条件进行 )。患者均行 CT检查 ,部分行 MRI、TCD、DSA检查。 7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随访并复查 SPECT显像。图像分析 :(1)视觉分析 :比较 ACZ试验前后的变化 ,分 3型 :A型 ,反应差 ,ACZ试验后出现病变 (A1 )或病变扩大 (A2 ) ;B型 ,反应好 ,病变缩小或消失 ;C型 ,无反应。 (2 )半定量分析 :计算颈动脉及大脑半球峰时、半球血流占全脑血流百分数 ;计算 ACZ试验前后病变区及病侧半球血流量增加率 (△ % )及放射性摄取比值 (UR)。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两侧比较各值无差别。 ACZ试验后全脑△ %为 2 5 .0 %± 8.0 9% ,ACZ试验前后各区 UR均 >0 .90 1。 (2 ) 3 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 CBF显像 42 %有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与 TCD、DSA结果相符。 (3 ) ACZ试验提高了 TIA和小梗死灶的阳性率 ,前者由 5 9.3 7%升至 87.15 % ,后者由 73 %升至 90 %。 (4) A型患者疗效好 ,B型疗效差。 (5 )小梗死伴有对侧小脑或同侧丘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HYPOPERFUSION AND VASOREACTIVITY IN THE THALAMUS AND CEREBELLUM AFTER STROKE [J].
SAKASHITA, Y ;
MATSUDA, H ;
KAKUDA, K ;
TAKAMORI, M .
STROKE, 1993, 24 (01)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