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8
作者
樊廷录 [1 ]
马明生 [2 ]
王淑英 [2 ]
李尚中 [2 ]
赵刚 [2 ]
机构
[1] 不详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3] 不详
[4]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籽粒产量; 稳定碳同位素比值;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我国北方12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系)和美国德克萨斯州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和拔节期有限补灌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浆期旗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的差异,以及δ13C值与产量和WUE的关系。旨在通过分析δ13C值与产量和WUE的关系,明确δ13C值在评价植物WUE方面的可靠性,为抗旱节水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论旱作还是有限补灌,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WUE、旗叶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旗叶δ13C值呈缓慢增大的趋势,而且旗叶δ13C值旱作高于有限补灌。不论旱作还是补灌条件,旗叶δ13C值在4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与籽粒产量、W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5273-0.6913)。小麦拔节期补灌100mm水分后,不同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超补偿效应。说明冬小麦灌浆期旗叶δ13C值在旱作条件下和在补灌条件下均可较好地评价WUE,可将冬小麦灌浆期旗叶δ13C值作为筛选高效用水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应用ORYZA2000模型制定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 [J].
薛昌颖 ;
杨晓光 ;
邓伟 ;
张秋平 ;
闫伟兄 ;
王化琪 ;
BAMBouman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76-82
[2]   宁夏不同生态区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与灰分、比叶质量、收获系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许兴 ;
朱林 ;
李树华 ;
何军 ;
景继海 ;
董建力 .
农业科学研究, 2007, (02) :1-4
[3]   引入稳定性碳同位素概念讲授光合碳代谢途径的尝试 [J].
易现峰 ;
孔祥生 ;
史国安 ;
黄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05) :116-119
[4]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J].
丁明明 ;
苏晓华 ;
黄秦军 ;
不详 .
世界林业研究 , 2005, (05) :23-28
[5]   近70年来黄土高原典型植物δ13C值变化研究 [J].
郑淑霞 ;
上官周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2) :289-295
[6]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J].
陈英华 ;
胡俊 ;
李裕红 ;
薛博 ;
严重玲 .
生态学报, 2004, (05) :1027-1033
[7]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 [J].
马利民 ;
刘禹 ;
赵建夫 ;
安芷生 .
生态学报, 2003, (12) :2607-2613
[8]   二倍体小麦种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J].
张岁岐 ;
山仑 .
作物学报, 2003, (04) :569-573
[9]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夏玉米灌溉需求分析 [J].
毛振强 ;
张银锁 ;
宇振荣 .
作物学报, 2003, (03) :419-426
[10]   节水农业与作物高效用水 [J].
山仑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