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场势的我国煤炭空间配置特征研究

被引:14
作者
周洪 [1 ,2 ]
谷树忠 [3 ]
姚予龙 [1 ]
胡咏君 [1 ,2 ]
武红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煤炭资源势; 煤炭作业势; 煤炭资源-作业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论文将资源场势的理论运用到煤炭资源领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全国可获得数据的30个省(区、市)的煤炭资源势、煤炭作业势和煤炭资源-作业势,分析了1986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特征,并采用煤炭配置质量指数评价我国区域煤炭资源空间配置的合理性。研究表明:①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国煤炭资源场趋于集中,空间上呈现出以晋豫地区为中心,从东北向西北偏移的趋势;②各地区煤炭作业势在时间上变化幅度较小,空间上与煤炭资源势呈现总体相近的格局;③我国煤炭资源-作业场有向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和晋陕蒙地区集聚的趋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为主的"S"形输入区和以晋陕蒙为主的"V"形输出区的空间格局;④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三种煤炭空间配置类型区,即场源区(6个)、场汇区(19个)和基本平衡区(5个),煤炭资源空间配置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空间极化现象突出;⑤我国煤炭资源空间配置总体是合理的,但是个别地区的配置方向或配置力度不尽合理,存在输出区过度输出和输入区过量输入等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094 / 110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煤炭资源不均衡性及流动轨迹 [J].
高天明 ;
沈镭 ;
刘立涛 ;
刘粤湘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1) :92-103
[2]   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演变及流动路径分析 [J].
高卫东 ;
姜巍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2, (02) :9-14
[3]   基于代际公平视角的煤炭资源跨期配置机制研究——以晋陕蒙为例 [J].
王保忠 ;
李忠民 ;
王保庆 .
资源科学, 2012, 34 (04) :704-710
[4]   山西省煤炭区域流动的环境负担转移效应(英文) [J].
徐增让 ;
成升魁 ;
甄霖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4) :757-767
[5]   基于SNA的中国省际煤炭交流网络分析 [J].
杨利军 ;
洪志 .
现代情报, 2011, 31 (05) :25-31
[6]   煤炭资源优化配置的逐层序关系综合评价 [J].
苗敬毅 ;
赵国浩 .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01) :62-64+50
[7]   我国区域闭合性煤炭流的时空分析 [J].
唐志鹏 ;
王亮 ;
刘卫东 ;
刘红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332-1339
[8]   煤炭资源优化配置视角下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分析 [J].
赵国浩 ;
卢晓庆 .
煤炭经济研究, 2010, 30 (06) :4-8
[9]   中国煤炭资源的流动格局及流场规律研究 [J].
王成金 ;
莫辉辉 ;
王姣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402-1411
[10]   不同省区内部煤炭产业流动及资源环境效应 [J].
徐增让 ;
成升魁 .
经济地理, 2009, 29 (03) :42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