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多中心多层次城镇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12
作者
高友才
机构
[1] 郑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多中心多层次; 断裂点; 主成分分析; 中原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中原城市群为载体和核心,因此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原经济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原城市群发展已提到首要位置。从中原经济区现状和战略构想出发,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断裂点理论及主成分分析法,可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出具有崭新意义的战略构想:即一方面要尽力尽快把郑州培育成一个"龙头"型的特大中心城市、把洛阳培育成副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豫中、豫北、豫南、豫东、豫西五大组团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网络体系,从而优化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5) :480-486
[2]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J].
乔旭宁 ;
杨德刚 ;
毛汉英 ;
张小雷 ;
吴得文 ;
张豫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86-95
[3]   我国省会城市势力圈划分及与其行政范围的叠合分析 [J].
王德 ;
程国辉 .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06) :4-9
[4]   基于GIS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王桂圆 ;
陈眉舞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3) :69-73
[5]   都市圈内部联系与圈层地域界定——南京都市圈的实证研究 [J].
程大林 ;
李侃桢 ;
张京祥 .
城市规划, 2003, (11) :30-33
[6]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网络化发展内涵研究 [J].
胡彬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0) :35-42
[7]   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 [J].
张敏 ;
顾朝林 .
地理研究, 2002, (03) :313-323
[8]   略论县域规划的中心镇战略与选择——以南京市江宁县为例 [J].
王兴平 ;
李志刚 .
经济地理, 2001, (01) :61-65
[9]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1999, (02)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