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30
作者
童培建
吴云刚
肖鲁伟
马镇川
章建华
机构
[1]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
[3]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 杭州
[4] 杭州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股动脉; 灌注,局部; 尿激酶; 丹参注射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1.8 [下肢骨];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48只,耳缘静脉注射5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4h后重复,在第2次注射LPS后,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3次,每次间隔24h。造模4周后随机分为动脉治疗组:经左侧股动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静脉治疗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对照组:经股动脉注射生理盐水4ml。在治疗后的1、2、3和4周,对股骨头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苏丹Ⅲ染色、纤维蛋白血栓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股骨头软骨下骨的空骨陷窝率、脂栓栓塞率、血栓栓塞率、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治疗比静脉治疗能更快、更有效的降低空骨陷窝率、脂栓栓塞率和血栓栓塞率,提高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结论股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比静脉治疗更快速有效。其机理在于溶解血栓和脂栓,再通已经阻塞的血管,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J].
郝永强 ;
戴尅戎 .
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1) :683-686
[2]   骨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J].
张先龙 .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97, (04) :213-215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 [J].
何天源 ;
陈诗书 .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1997, (05) :236-239
[4]   丹参和丹参素对牛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J].
顾杨洪 ;
张彩英 ;
黄桂秋 ;
王振义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0, (03) :208-212
[5]  
实用血栓病学[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冯周琴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