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的历史在中国

被引:23
作者
王奎克
朱晟
郑同
袁书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 中国药材公司
[3] 清华大学
关键词
鸡冠石; 葛洪; 抱朴子; 单质砷; 铜砷合金; 氧化砷; 砷化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国现在用来代表元素周期表上第33号元素的"砷"字,是希腊语ασρευκου或拉丁语arsenicum一名的音译。但此名在古希腊、罗马并不代表单质砷,而是指砷的一种黄色硫化物——雌黄。西方化学史家一般认为,最早从砷化合物中分离出单质砷的人是十三世纪日耳曼炼金家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年),因为此人曾用一分雌黄与两分肥皂共热,制得所谓"arsenicum metallinum"("金属雌黄"),即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有关西周丝织和刺绣的重要发现 [J].
李也贞 ;
张宏源 ;
卢连成 ;
赵承泽 .
文物, 1976, (04)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