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影响亚洲夏季风机理的数值研究

被引:5
作者
郭增元
刘煜
李维亮
机构
[1]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季风; 气溶胶; 非均匀加热; 全位能; 辐散风; 无辐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2001—2010年再分析资料,检验了全球气候系统模式CESM中大气模块CAM(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对亚洲夏季风和大气热源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模式可以再现亚洲夏季风和大气热源的主要特征。通过敏感试验探讨人为气溶胶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理,分析、讨论了气溶胶引起的非均匀加热的变化对辐散风和无辐散风强度的影响,在机理上解释了亚洲夏季风减弱的原因。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浓度的升高使东亚夏季风强度在中国东南地区、中南半岛北部和印度半岛北部减弱。而中国东南部季风的减弱促使中国内陆降水减少,沿海降水增多。进一步分析人为气溶胶浓度升高的作用发现,其改变了大气热源的分布,造成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大气热源增强,中国东部地区和中南半岛大气热源减弱,其中气溶胶通过影响凝结潜热来改变大气热源,主要是对对流过程的影响。此外,大气热源分布的变化改变了季风区的热力结构,使中国东南地区、中南半岛北部的加热减弱,从而减少了全位能的产生,使得全位能向辐散风的转换减小,辐散风减弱;同时,中国东南部、中南半岛北部季风由于辐散风向无辐散风转换的减弱,无辐散风减弱,最终导致了夏季风强度的减弱。而且,人为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主要通过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的响应产生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97 / 8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指数和爆发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J].
沈新勇 ;
黄文彦 ;
陈宏波 .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 (06) :733-743
[2]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吴国雄 ;
李占清 ;
符淙斌 ;
张小曳 ;
ZHANG RenYi ;
张人禾 ;
周天军 ;
李建平 ;
李剑东 ;
周德刚 ;
武亮 ;
周连童 ;
何编 ;
黄荣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 45 (11) :1609-1627
[3]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 ;
李卫军 ;
张蔷 ;
王炜罡 ;
权建农 ;
曹国良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张养梅 .
科学通报, 2013, 58 (13) :1178-1187
[4]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J].
巩远发 ;
段廷扬 ;
张菡 .
大气科学, 2007, (01) :89-98
[5]   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 [J].
陈隆勋 ;
邵永宁 ;
张清芬 ;
任阵海 ;
田广生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1, (02) :164-174
[6]   夏季南海季风活动的诊断分析 [J].
谢立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6, (02) :129-135
[7]   Aerosol and monsoon climate interactions over Asia [J].
Li, Zhanqing ;
Lau, W. K. -M. ;
Ramanathan, V. ;
Wu, G. ;
Ding, Y. ;
Manoj, M. G. ;
Liu, J. ;
Qian, Y. ;
Li, J. ;
Zhou, T. ;
Fan, J. ;
Rosenfeld, D. ;
Ming, Y. ;
Wang, Y. ;
Huang, J. ;
Wang, B. ;
Xu, X. ;
Lee, S. -S. ;
Cribb, M. ;
Zhang, F. ;
Yang, X. ;
Zhao, C. ;
Takemura, T. ;
Wang, K. ;
Xia, X. ;
Yin, Y. ;
Zhang, H. ;
Guo, J. ;
Zhai, P. M. ;
Sugimoto, N. ;
Babu, S. S. ;
Brasseur, G. P. .
REVIEWS OF GEOPHYSICS, 2016, 54 (04) :866-929
[8]  
Mechanisms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Anthropogenic Forcing in CMIP5 Models *[J] . Li,Xiaoqiong,Ting,Mingfang,Li,Cuihua,Henderson,Naomi.Journal of Climate . 2015 (10)
[9]   Model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seasonal evolving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direct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sulfate [J].
Zhou, Yang ;
Huang, Anning ;
Jiang, Jing ;
La, Mengke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2014, 119 (05) :1993-2016
[10]   Response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o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orcings in the 17 latest CMIP5 models [J].
Song, Fengfei ;
Zhou, Tianjun ;
Qian, Yun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4, 41 (02) :59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