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第二造床流量研究——“黄河下游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之四

被引:5
作者
韩其为 [1 ]
江恩惠 [2 ]
陈绪坚 [1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第一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 平滩流量; 黄河下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3.4 [];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首先分析了水流塑造横剖面的机理,指出冲积河道洪水期间的冲刷是塑造横剖面的关键因素,并用长江荆江段观音寺水文站与监利水文站洪水期横断面变化资料予以说明,进而提出了第二造床流量的概念,即塑造河道横剖面的代表流量。利用两种挟沙能力公式,分别计算了黄河下游4个水文站历年的第二造床流量,两者结果差别很小。平滩流量是第二造床流量的滞后表现,在径流量处于减少的趋势下,平滩流量滞后于第二造床流量,故后者要小于前者。资料分析表明:最大5 d平均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关系密切,后者主要取决于洪峰,5~10 d调水调沙期间的平均流量就是第二造床流量。平滩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的差别,往往通过冲淤来表现;由第二造床流量和冲淤量推算的平滩流量与实际平滩流量也很相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20 +1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河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河槽的影响 [J].
陈绪坚 ;
韩其为 ;
方春明 .
水利学报, 2007, (01) :15-22
[2]  
水库淤积[M]. - 科学出版社 , 韩其为著, 2003
[3]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赵业安等编著, 1998
[4]  
黄河下游造床流量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分析 .2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