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T7~4界面生屑灰岩微相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4
作者
初广震 [1 ]
黄文辉 [1 ]
于炳松 [2 ]
樊太亮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相分析; 成岩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 生屑灰岩; T74界面; 塔里木盆地; 巴楚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T74界面的研究主要以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大的不整合面形式为基础进行的,对界面具体的岩性、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较少。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县东北方向一间房地区的T74露头剖面为上奥陶统与中—下奥陶统的分界面,岩性以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粒泥灰岩为主。镜下分析表明:T74界面生屑灰岩中生物碎屑以棘皮动物(主要为海百合碎片)和介形虫为主,其他生物碎屑包括腕足动物、软体动物、三叶虫、钙球粒、粗枝藻、龙介虫、有孔虫、海绵和苔藓等。通过镜下微相、C-O同位素以及X射线荧光等多种分析方法,认为T74界面地层沉积相为较温暖的低能陆棚相,后期经历了埋藏压实成岩作用、地层抬升后的淡水成岩作用和风化剥蚀作用等。岩石的缝合线发育,孔渗性较好,利于地下流体的运移和渗透,对中—下奥陶统的岩溶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3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礁滩相储集体特征 [J].
阮壮 ;
于炳松 ;
朱金富 .
现代地质, 2009, 23 (04) :691-698
[2]   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的修订:对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的补充 [J].
梅冥相 .
地学前缘, 2007, (05) :222-234
[3]   塔中地区西部奥陶系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与关键不整合面的关系 [J].
刘忠宝 ;
谢华锋 ;
于炳松 ;
高志前 .
地层学杂志, 2007, (02) :127-132
[4]   塔里木盆地西部康克林组沉积期生物礁滩体——以柯坪地区苏巴什露头剖面为例 [J].
王黎栋 ;
于炳松 ;
张永旺 ;
苗继军 .
现代地质, 2006, (02) :291-298
[5]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陈荣坤 .
沉积学报, 1994, (04) :11-21
[6]   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与古温度等的关系 [J].
邵龙义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4, (01) :39-45
[7]  
沉积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主编, 1980
[8]  
Carbonate Cements. Harris P M,Kendall C G,Lerchen I.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