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

被引:71
作者
吴福祥 [1 ]
冯胜利 [2 ]
黄正德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哈佛大学东亚系
[3] 哈佛大学语言学系
关键词
“数+量+名”结构; 汉语历史语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1)先秦汉语的"数词+单位词(+之)+名词"和"名词+数词+单位词"在句法、语义和话语功能上有显著差别:前者是描写性的,其中"数词+单位词"是名词的修饰成分;后者则是计量性的,其中"数词+单位词"是句子(或小句)的述谓成分。2)西汉前后,"数词+单位词(+之)+名词"中属格标记"之"的脱落诱发"数词+单位词+名词"获得实际计量的功能。3)汉代出现的"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格式,是仿照"数词+单位词+名词"格式类推而来。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400+479 +47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也论汉语“数·量·名”形式的产生 [J].
张延俊 .
古汉语研究, 2002, (02) :26-29
[2]   Prosodically constrained syntactic changes in early archaic Chinese [J].
Feng, SL .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1996, 5 (04) :32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