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51
作者
王锡阳
魏伟强
李伟伟
李洪波
庞晓阳
周炳炎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内固定; 植骨; 后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3 [骨骼手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9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0.4±20.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60.7±146.2ml,住院天数平均为13.6±3.2d;B组分别为231.4±27.3min、1023.8±197.9ml和18.7±3.6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7~34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1例出现结核脓肿复发,经前路脓肿清除后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神经功能ASIA分级A组中术前有障碍者25例,术后24例改善明显;B组中术前有障碍者18例,术后15例改善明显。Cobb角A组由术前的32.5°±13.2°减小到术后的15.3°±8.2°;B组由术前的35.2°±14.3°,减小到术后的15.8°±8.7°。ESR值A组由术前的36.2±5.6mm/h,减小到术后的20.5±4.3mm/h;B组由术前的38.5±6.1mm/h,减小到术后的19.6±4.1mm/h。两组的ASIA、Cobb角及ESR值变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引用
收藏
页码:813 / 8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脊柱结核病学.[M].张光铂等; 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J].
贾连顺 .
中国医刊, 2007, (10) :4-6
[3]   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的体温及血沉观察 [J].
冯岚 ;
瞿东滨 ;
金大地 ;
陈建庭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 (01) :84-85
[4]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修订) [J].
关骅 ;
陈学明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 (03) :36-36
[5]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AND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FOR TUBERCULOUS KYPHOSIS OF DORSAL AND LUMBAR SPINES [J].
MOON, MS ;
WOO, YK ;
LEE, KS ;
HA, KY ;
KIM, SS ;
SUN, DH .
SPINE, 1995, 20 (17) :191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