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2
作者
张秉刚
郭庆荣
钟继洪
骆伯胜
谭军
黄湘兰
机构
[1]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水分循环;地表径流;蒸散量;土壤贮水量;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7.03.013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定位点的实测资料,阐述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试区的降雨、蒸散、地表径流、深层贮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在土壤水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丘陵赤红壤水分循环中,降雨量多和降雨强度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降雨量多但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是产生地表径流的关键条件。由大雨而暴雨并持续10h以上的降雨过程且降雨超过50mm,将产生深层贮水。在干旱季节(1~2月和10~12月),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11.61%~16.46%,而蒸发量却占年总蒸发量33.22%~42.08%,尤其是每隔两年左右的1月或11月前后,常出现持续40多天未下雨的现象,0~100cm土层的蒸散量大于降水渗入量、土壤贮水减量。因此,在雨季防止或减少地表径流;在旱季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或以喷灌方式补充土壤水分,是丘陵区发展“三高农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广东土壤.[M].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