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底质海区人工鱼礁的效果

被引:11
作者
徐洪科
机构
[1]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栖性; 自然海区; 人工礁; 渔获量; 底质; 鱼类; 水生动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1985—1988年浙江南几泥底质海区人工鱼礁试验资科,表明对于海底70厘米以下质土允许承载力4.6吨/米2以上的泥底质,投放9.0×4.4×4.5米3钢筋混凝土制礁体,其沉陷主要在投礁后一星期内。之后沉陷率急剧减少,二年后不再下沉,有效高度保持在2.2—2.3米。在礁区礁体有效空体积345米3,礁场面积6770米2规模下,投礁后三个月见效。一年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延绳钓、流刺网渔获量分别稳定在投礁前的2.55—4.20倍与3.80—4.55倍,是天然礁区的1.12—2.04倍,自然海区的1.46—9.75倍,天然礁区常见的以及未见的岩礁性鱼类在人工礁区出现,并有性腺发育达到Ⅳ期的个体,呈现出显著的增殖和增产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4 +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浙江南部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可行性的分析 [J].
徐洪科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9, (01) :29-39+4
[2]   浙江南部沿岸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Ⅲ.南几岛的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 [J].
张良兴 ;
黄宗国 ;
李传燕 ;
李福荣 ;
郑成兴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 (03) :3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