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12
作者
朱莉 [1 ]
徐彧 [2 ]
机构
[1]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
[2]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冠脉综合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进行冠脉造影和CT成像的96例患者分为ACS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对照组30例。根据MSCT检测的冠状动脉斑块结果将ACS组和SAP组进一步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每组22例。检测血清hsCRP、Hcy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64-MSCT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稳定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SAP组。SAP组、ACS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和ACS组间也有显著差异。各斑块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hsCRP、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结论 64层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a single coronary artery arising from the right sinus of Valsalva [J].
Liesting, Crista ;
Brugts, Jasper Jan ;
Kofflard, Marcellinus Johannes Maria ;
Dirkali, Attila .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2, 4 (08) :264-266
[2]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J].
任丽 ;
王阶 ;
冯玲 ;
刘贵建 ;
方继良 ;
王淑丽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07) :1875-1878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凝药物应用新进展 [J].
吴炜 ;
张抒扬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 (06) :9-11
[4]   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中的现状与进展 [J].
胡斌 ;
徐文坚 ;
陈海松 .
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03) :57-60
[5]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J].
白志轩 ;
石峻 ;
彭勇 ;
张尔永 ;
石应康 ;
郭应强 .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 19 (01) :8-14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康维强,宋达琳,郭新贵,李梅,滕金龙,任国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11)
[7]  
Effect of homocysteine on plaque for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王广,毛节明,王宪,张福春.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