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的去污效果与机理研究

被引:26
作者
罗固源 [1 ]
卜发平 [1 ]
许晓毅 [1 ]
曹佳 [2 ]
舒为群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去污效果; DO浓度梯度; 流态; 净化机理;
D O I
10.15961/j.jsuese.2009.06.004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在对有植物的浮床(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和无植物的对照床进行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踪试验及物料衡算的方法研究了浮床系统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对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5%、28.7%、23.7%和31.8%、27.9%、24.4%,平均去除负荷分别为1.141、0.111、0.684 g.m-2.d-1和1.244、0.108、0.689 g.m-2.d-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床(p<0.01);且浮床的去污效果与植物的生长情况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86,p<0.05)。通过底泥沉积去除氮磷是浮床系统最主要的去污途径,植物吸收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只占10%左右。研究表明,植物有助于浮床系统内形成良好的溶解氧(DO)浓度梯度分布、使系统的水流流态更接近于反应器的理想推流流态以及通过根系的过滤沉积作用去污等,所以植物是浮床发挥净化作用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许保玖;龙腾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and balanc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nutrient-polluted river water treatment using forage rice in Japan..Sheng Zhoua;Masaaki.Hosomib;.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8, 32
[5]   人工浮床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能分析 [J].
罗固源 ;
肖华 ;
韩金奎 ;
吴松 ;
许晓毅 ;
王博 .
重庆大学学报, 2008, (08) :932-936
[6]   水耕植物过滤法去除氮磷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J].
李先宁 ;
宋海亮 ;
吕锡武 ;
西村修 ;
稻森悠平 .
环境科学, 2007, (05) :982-986
[7]   人工浮床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 [J].
黄廷林 ;
宋李桐 ;
钟建红 ;
解岳 ;
王晓昌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30-33
[8]   水生植物滤床处理太湖入湖河水的工艺性能 [J].
宋海亮 ;
吕锡武 ;
李先宁 ;
稻森悠平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810-813
[9]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 [J].
袁东海 ;
景丽洁 ;
张孟群 ;
高士祥 ;
尹大强 ;
王连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103-106
[10]   Nitrogen removal from eutrophic water by floating-bed-grown water spinach (Ipomoea aquatica Forsk.) with ion implantation [J].
Li, Miao ;
Wu, Yue-Jin ;
Yu, Zeng-Liang ;
Sheng, Guo-Ping ;
Yu, Han-Qing .
WATER RESEARCH, 2007, 41 (14) :3152-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