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化、企事业单位改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会使得现收现付制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产生支付危机,基金积累制模式被认为是替代现收现付制模式解决财务平衡问题的应对机制。本文从"遗产差"和"长寿差"视角切入,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保险精算理论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对1997年至2015年间的城镇参保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超额支出进行了测度,并对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自1997年到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出结构中,"长寿差"占到总超额支出95%的比重,"遗产差"占比5%左右。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年龄短期内不能对"长寿差"起到补益效应;提高缴费率或记账利率等对策会促进个人账户积累额的递增,而对缓解个人账户远期的支付能力无显著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增加计发时间、减少单位时间内养老金支出额,以及积极探索养老金增值渠道、改善养老基金收益状况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