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王征 [1 ]
刘国彬 [1 ,2 ]
许明祥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深层土壤; 刺槐; 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恢复9、15、24a和34a的刺槐林为研究对象,探究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有机碳(SOC)积累以及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区域深层土壤(50-200cm)SOC含量高达1.35-2.39g·kg-1,约为浅层土壤(0-50cm)SOC含量的25%;深层土壤SOC储量高达26.28-46.50t.hm-2,占2m土层SOC储量的50%以上,显著高于浅层SOC储量;植被恢复20多年后与恢复9a相比,深层SOC含量和储量都有极显著提高。2m土层SOC含量随植被恢复20多年后较9a提高1倍左右;2m土层SOC储量增幅为43.02.thm-2(9-34a),明显高于1m土层SOC储量增幅34.65t.hm-2(9-34a)。浅层土壤中的0-30cm相邻土层间SOC含量差异显著,而深层SOC含量较稳定。深层SOC含量与刺槐盖度、基径、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评价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时应充分考虑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947 / 39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幼林生态系统碳吸存.[J].张景群;苏印泉;康永祥;徐喜明;秦乐;.应用生态学报.2009, 12
[2]   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J].
贺亮 ;
苏印泉 ;
季志平 ;
辛占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4) :49-53
[3]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J].
季志平 ;
苏印泉 ;
贺亮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6) :54-57
[4]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J].
连纲 ;
郭旭东 ;
傅伯杰 ;
虎陈霞 .
生态学报, 2006, (03) :647-654
[5]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J].
张社奇 ;
王国栋 ;
刘建军 ;
郭满才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03) :11-14
[6]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 [J].
徐勇 ;
田均良 ;
沈洪泉 ;
刘普灵 .
地理学报, 2004, (04) :621-628
[7]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J].
徐香兰 ;
张科利 ;
徐宪立 ;
彭文英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3) :13-15
[8]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M].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9]  
Change in soil carbon following afforestation.[J].K.I. Paul;P.J. Polglase;J.G. Nyakuengama;P.K. Khanna.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2, 1
[10]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relation to climate and vegetation [J].
Jobbágy, EG ;
Jackson, RB .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0, 10 (02) :4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