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地温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常晓丽 [1 ]
金会军 [1 ]
于少鹏 [1 ,2 ]
孙海滨 [3 ]
何瑞霞 [1 ]
罗栋梁 [1 ]
孙广友 [4 ]
吕兰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哈尔滨学院地理系
[3] 根河市气象局
[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不同林型; 多年冻土温度; 冻结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常常通过反射太阳辐射、遮阳、蒸腾散热、阻风挡雪、保水吸水等来影响下伏多年冻土。但是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下伏冻土热状况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植被对冻土的影响,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验区杜香-真藓-落叶松林、真藓-落叶松林、塔头-落叶松林、柴桦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镇原冻土观测场塔头湿地5种典型林型,分析不同林型对冻土的温度和冻融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林型的不同组分,由于反射率、覆盖度和根系吸水能力的差别,使得各种林型下的地面温度也不相同。在夏季,月平均地面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真藓-落叶松林、杜香-真藓-落叶松林、伊图里河塔头湿地、柴桦落叶松林和塔头落叶松林。由于塔头落叶松林存在乔木层和灌木层,与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相比,8月份平均地面温度差值低10℃以上。柴桦落叶松林两个钻孔的对比实验表明,铲除地表植被会使活动层0.8 m以上部分的地温升高,并且主要发生在8、9、10月份。对冻土而言,林区植被暖季降温的贡献大于冷季增温的贡献。另外,塔头-落叶松林根系吸水能力最强,这种林型下的土壤开始融化和冻结的日期最晚,冻结初期地面降温速率为0.1℃/d,而0.2 m以下降温速率几乎为零。同样柴桦落叶松林的塔头根系吸水能力使得其0.5 m和0.8 m的降温速率低于除塔头落叶松林外的其他林型,但是地面上植物的凋零和枯萎会加快地面的冻结速率。真藓-落叶松林的乔灌木层发育不好,地面降温速率大于杜香-真藓-落叶松林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而伊图里河塔头湿地由于没有乔灌木层的庇护,地面以下的降温速率高于其他林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138 / 51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火干扰下的大兴安岭冻土活动层变化研究 [J].
侯传美 ;
解伏菊 ;
李秀珍 ;
肖笃宁 .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4 (03) :277-281
[2]   大兴安岭冻土湿地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分布区型 [J].
孙菊 ;
李秀珍 ;
王宪伟 ;
吕久俊 ;
李宗梅 ;
胡远满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6) :1061-1067
[3]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J]. 李林,王振宇,徐维新,汪青春.青海气象. 2010 (01)
[4]  
Response of soil heat-water processes to vegetation cover on the typical permafrost and seasonally frozen soil in the headwater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J]. HU HongChang1, WANG GenXu1,2, WANG YiBo1, LIU GuangSheng1, LI TaiBing1 & REN DongXing1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2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07)
[5]   江河源区典型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水热过程对植被盖度的响应 [J].
胡宏昌 ;
王根绪 ;
王一博 ;
刘光生 ;
李太兵 ;
任东兴 .
科学通报, 2009, (02) :242-250
[6]   兴安落叶松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 [J].
张慧东 ;
周梅 ;
尤文忠 .
辽宁林业科技, 2008, (04) :6-9+33
[7]   黄河源区冻土对植被的影响 [J].
梁四海 ;
万力 ;
李志明 ;
曹文炳 .
冰川冻土, 2007, (01) :45-52
[8]  
Impacts of permafrost changes on alpine ecosystem in Qinghai-Tibet Plateau[J]. WANG Genxu1,3 , LI Yuanshou2 , WU Qingbai2 & WANG Yibo3 1.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3.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11)
[9]   青藏高原冻土区冻土与植被的关系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 [J].
王根绪 ;
李元首 ;
吴青柏 ;
王一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8) :743-754
[10]   海北高寒草甸的季节冻土及在植被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J].
李英年 ;
关定国 ;
赵亮 ;
古松 ;
赵新全 .
冰川冻土, 2005, (03) :3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