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更新和重构

被引:29
作者
王希恩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凝聚力; 民族认同; 民族精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7 [国际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传统因素,在于中国历史上形成的“超强社会聚合机制”,但这种机制随近代历史大门的打开和现代化的推进便逐步被打破。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自觉民族认同的确立,政治核心和主导意识形态的选择,内部聚合力及其经济基础的改造等方面,都使自己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更新和重构。这一更新和重构是成功的,从而保证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增强,但留有的缺失和问题也需我们认真检省和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107 +10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J].
周方 .
中国民族, 2003, (09) :5-10
[2]  
中国革命起义全录.[M].张东辉主编;.解放军出版社.1997,
[3]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德]马克思 著.人民出版社.1962,
[4]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M].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