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偏好与社会规范:脱贫内生动力的双重理论内涵

被引:31
作者
刘欣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脱贫内生动力; 内生偏好; 社会规范; 减贫理论国际化;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20.0005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伴随中国脱贫攻坚进程推进,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愈益引发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作为当前中国贫困治理的关键议题,"脱贫内生动力"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存在诸多理论对话的路径。从行为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相关贫困研究的分析思路切入,探讨脱贫内生动力与内生偏好及社会规范相关理论的关联,分析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理论意涵。"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既是贫困人口有异于主流的内生偏好及其导致的偏差性行为结果,也是处于贫困亚文化情境中个体的行为选择。基于内生偏好与贫困文化的双重视角,从而将内生动力问题的讨论扩展至制度、环境、文化等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将贫困视为行动特征与结构特征选择性亲和的产物。同时,基于经验层面不同地区脱贫攻坚进程中开展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政策实践,揭示脱贫内生动力相关理论与经验实践的逻辑关联。基于价值理念纠偏、现代伦理规训的观念重塑,改变贫困人口面临的机会结构和利益结构,以及基于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的社区重建等政策实践,实际上蕴含了内生偏好及社会规范视角下激发内生动力的治理和干预路径。"脱贫内生动力"作为极具本土特色的政策话语,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理论意涵,是中国减贫理论国际化须重点关注的理论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J].
黄承伟 ;
刘欣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63-68
[2]   济贫与规训:16世纪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布赖德威尔 [J].
邓云清 .
史学月刊, 2015, (02) :66-74+102
[4]   社会情境理论:贫困现象的另一种解释 [J].
周怡 .
社会科学, 2007, (10) :56-62
[5]  
真正的穷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威尔逊 (Wilson, 2007
[6]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