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药巴戟天源流考证

被引:11
作者
陈彩英 [1 ,2 ]
詹若挺 [1 ,3 ]
陈蔚文 [1 ,3 ]
机构
[1] 教育部中药资源科学重点实验室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处
[3]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巴戟天; 主治功效; 采集; 炮制; 南药; 考证;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9.02.021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植物药];
学科分类号
100703 ;
摘要
通过考查有关记载巴戟天的古代文献,结合近代对巴戟天古代文献研究的成果,进一步考证了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巴戟天植物品种来源、性味归经与主治功效、采集与炮制三大方面的历史源流。从历代本草来看,巴戟天的产地有巴蜀、江淮两个地区,但均以四川产地为优;巴戟天的品种从古至今的产地和品种发生了变化,古代药用植物巴戟天很可能是现今所用入药植物巴戟天在分类系统上具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类。巴戟天性味在历代本草记述均以甘、辛、微温为主;药用归经以入肾经为主,偶有入脾经、胃经、心经、肝经者;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为其主要功效;治疗病种主要以男子病为主,主治男子阳痿遗精,同时主治风湿痹痛、水肿、筋骨痿软以及女子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巴戟天采集以二月和八月为主。历代有关巴戟天的炮制方法中,大多要求先除去其木心,可用枸杞子汁、金樱子汁等炮制,或采用酒制、米制、面制、盐制、油制、炒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4+187 +1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名贵南药巴戟天 [J].
姚辉 ;
赵晟 .
植物杂志, 2002, (01) :26-27
[2]   有关巴戟天炮制的古文献分析 [J].
王作明 ;
孙立立 ;
王琦 .
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 :1131-1132
[3]   巴戟天古今考 [J].
郑仰钦 ;
蔡秀英 .
时珍国药研究, 1997, (04) :6-6
[4]   巴戟天的炮制历史沿革 [J].
王晓奇,刘立维 .
中成药, 1994, (04) :26-26
[5]   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 [J].
乔智胜 ;
苏中武 ;
李承祜 .
广西植物, 1993, (03) :252-256
[6]   巴戟天的本草考证 [J].
徐利国 .
中药通报, 1982, (06) :13-15
[7]  
《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文本.[M].林余霖;夏光成供图;章国镇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  
景岳全书.[M].(明)张介宾原著;孙玉信;朱平生主校;.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9]  
本草备要.[M].(清)汪昂撰;郑金生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0]  
日华子本草.[M].(五代)韩保昇撰;尚志钧辑复;.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