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典型模式比较

被引:7
作者
杨樱
古继宝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制度创新; 模式比较; 区域发展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现象。论文通过归纳法给出了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自然、历史、居民、政府等四大要素是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所在。论文选择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作为典型,通过将区域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对三大模式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发现模式之间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差异化的一面。从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动力角度分析得出,我国模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趋同的力量与各自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力量同时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各自探索、形成区域特色的力量更为强大。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开放式创新对“泛苏南模式”的政策涵义 [J].
阎立 ;
吴金希 ;
陈劲 ;
韩玉启 .
苏州大学学报, 2006, (02) :1-5
[2]   新苏南模式及其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 [J].
江苏全面小康研究课题组 ;
洪银兴 .
江苏社会科学, 2006, (02) :207-212
[3]   再见,“温州模式”! [J].
周一 .
中国企业家, 2006, (Z1) :34-36
[4]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J].
汪素芹 .
世界经济研究, 2005, (12) :21-25+15
[5]   温州模式:现状、成因、前景及其启示研究——一个文献的综述 [J].
王华兵 .
生产力研究, 2005, (11) :255-257
[6]   “新温州模式”透析 [J].
曾水良 .
中国中小企业, 2005, (11) :26-28
[7]   “新温州模式”内涵的新诠释——基于企业内部化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 [J].
陈菲琼 ;
丁静 .
经济论坛, 2005, (11) :25-27
[8]   新温州模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 [J].
陈湘舸 ;
包松 .
探索, 2005, (02) :103-107
[9]   温州发展模式谋变或与苏州殊途同归 [J].
傅白水 .
法人杂志, 2005, (03) :45-47
[10]  
苏南模式的终结.[M].新望著;.三联书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