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潜力:云南的经验证据

被引:9
作者
张宝东
李春田
机构
[1]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结构偏离度; 分解; 就业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和空间。结果表明:(1)云南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太低的原因不是第三产业产值低,而是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2)与代表性模式的分解结果比较显示,云南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17.8%,比代表性模型理论值相比低了4.0%左右,反映了第三产业在现有产值下仍有较大吸纳就业的潜力;(3)近10年,云南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及启示 [J].
陈小昆 .
新疆财经, 2005, (03) :36-41
[2]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J].
蒲艳萍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31-37
[3]   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 [J].
魏作磊 .
财贸经济, 2004, (03) :80-85
[4]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 [J].
李冠霖 ;
任旺兵 .
财贸经济, 2003, (10) :69-73+96
[5]  
云南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云南省统计局编, 2003
[6]  
各国的经济增长[M]. 商务印书馆 , (美)库兹涅茨(Kuznets, 1985
[7]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