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佛坪地区五龙花岗质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25
作者
王娟 [1 ]
金强 [1 ]
赖绍聪 [2 ]
秦江峰 [2 ]
李鑫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 五龙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埃达克岩; 底侵;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8.01.012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秦岭印支期五龙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界限或截然,或呈过渡关系。通过对五龙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表现出明显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0.33×10-6~0.96×10-6)和Y(4.77×10-6~11.2×10-6);富集Sr(643×10-6~1 115×10-6),Ba(775×10-6~1 386×10-6);高Sr/Y(57.8~160)和Y/Yb(11.0~14.3)比值,不发育Eu异常(δEu=0.70~0.83),表明其源区是以石榴石±角闪石为主,很少或没有斜长石。暗色包体表现出高Mg(4.15%8.13%),Cr(14.8×10-6~371×10-6),Ni(20.0×10-6~224×10-6)和Nb/Ta(15.4~21.9),暗示其起源于地幔底侵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年龄为:225.3Ma±6 Ma,应为五龙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综合分析五龙埃达克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它的形成可能代表了印支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证据:新元古代多成因花岗质片麻岩 [J].
宋明春 ;
韩景敏 ;
宫述林 .
矿物岩石, 2007, (02) :22-32
[2]   贝加尔裂谷带通京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益龙 ;
周汉文 ;
不详 ;
严溶 ;
曾广策 .
矿物岩石, 2006, (03) :56-63
[3]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张国伟 ;
晏云翔 ;
王煜 .
岩石学报, 2005, (03) :711-720
[4]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区阳坝花岗闪长岩体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秦江锋 ;
赖绍聪 ;
李永飞 .
岩石学报, 2005, (03) :697-710
[5]   深部过程对埃达克质岩石成分的制约 [J].
肖龙 ;
Robert P RAPP ;
许继峰 .
岩石学报, 2004, (02) :219-228
[6]   青藏高原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J].
赖绍聪 .
地学前缘, 2003, (04) :407-415
[7]   秦岭-大别勉略构造带蛇绿岩与相关火山岩性质及其时空分布 [J].
赖绍聪 ;
张国伟 ;
董云鹏 ;
裴先治 ;
陈亮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174-1183
[8]   东北地区新生代侵入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与稀土元素成分分析 [J].
袁洪林 ;
吴福元 ;
高山 ;
柳小明 ;
徐平 ;
孙德有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11-1520
[9]   秦岭造山带佛坪基底杂岩的地质特征 [J].
王居里 .
西北地质, 2002, (02) :1-8
[10]   西天山阿吾拉勒埃达克质岩石成因: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限制 [J].
熊小林 ;
赵振华 ;
白正华 ;
梅厚钧 ;
许继峰 ;
王强 .
岩石学报, 2001, (04) :5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