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被引:182
作者
许纪霖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政治合法性; 近代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本文从中国的政治合法性历史演变研究入手 ,以上海为例 ,分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 ,其形成的思想本土渊源、历史形态和舆论功能 ,并通过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念的比较 ,探讨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9+123 +123-12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
[2]  
梁启超全集.[M].[梁启超著];沈鹏等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
[3]  
梁启超全集.[M].[梁启超著];沈鹏等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
[4]  
上海通史.[M].熊月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6]  
上海新闻史.[M].马光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
[8]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德) 康德 (Kant;I.) ; 著.商务印书馆.1990,
[9]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M].胡太春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