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灰水足迹及其县域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30
作者
张宇 [1 ]
李云开 [1 ]
欧阳志云 [2 ]
刘建国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Center for System Integration and Sustainability,Michigan State
关键词
灰水足迹; 华北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平原是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主要区域,农民为达高产而过量使用化肥对该区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经成为华北平原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的概语。灰水足迹理论与方法的提出为定量评价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因此,基于精细的县域尺度农业基础数据,运用灰水足迹评价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1986—2010年的冬小麦-夏玉米灰水足迹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产品灰水足迹分别为0.55—2.97m3/kg和0.50—2.02m3/kg,均为美国、德国等地区的2—10倍;河北衡水、保定等地区灰水足迹较低,渤海湾等地区灰水足迹较高;冬小麦和夏玉米25a总灰水体积为2.67×1010—5.84×1010m3,平均值为3.90×1010m3,总体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建议在华北平原要注意严格控制施肥量、提高肥效,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缓释肥等养分资源管理技术,积极发展利用沼液、有机肥等化肥替代技术;要控制肥料地表流失和地下淋失,大力发展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的机械化喷灌、滴灌、微喷带等灌溉系统条件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实施秸秆、地膜等覆盖技术减少农田土壤流失以及深松等耕作技术实现土壤水库的增容扩蓄。
引用
收藏
页码:6647 / 66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内蒙古河套灌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评价 [J].
曹连海 ;
吴普特 ;
赵西宁 ;
王玉宝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1) :63-72
[2]   基于化肥污染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研究 [J].
张郁 ;
张峥 ;
苏明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07) :28-32
[3]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J].
张兆吉 ;
费宇红 ;
郭春艳 ;
钱永 ;
李亚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 (05) :1456-1461
[4]   基于PSO-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原水水质评价方法及应用 [J].
王冬生 ;
李世华 ;
周杏鹏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5) :1019-1023
[5]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 [J].
赵荣芳 ;
陈新平 ;
张福锁 .
土壤学报, 2009, 46 (04) :684-697
[6]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模型及其在韶关地区的应用(英文) [J].
杨美妮 ;
李订芳 ;
杨金波 ;
熊伟 .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7, (04) :303-310
[7]   环渤海七省(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调查 [J].
赵同科 ;
张成军 ;
杜连凤 ;
刘宝存 ;
安志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2) :779-783
[8]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J].
巨晓棠 ;
潘家荣 ;
刘学军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3) :264-270
[9]   我国北方农用氮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 [J].
张维理 ;
田哲旭 ;
张宁 ;
李晓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02) :82-89
[10]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micro-sprinkling hoses on water distribution in soil and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J].Jianguo Man;Junsheng Yu;Philip J. White;Shubo Gu;Yongli Zhang;Qifang Guo;Yu Shi;Dong Wang.Field Crops Research.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