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动态响应

被引:10
作者
张丽萍
张锐波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杭州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
[3] 杭州
关键词
气候转暖; 西北地区; 环境建设; 措施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距太平洋遥远,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阻碍印度洋水汽的进入,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致使西北气候更加干燥。根据全新世大暖期鼎盛时期的气温、降水和植被带与现在的相应要素进行对比,推得西北地区目前正处于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是其主要特征。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叠加人为作用的负效应,对西北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由此,提出在今后西北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分区调整修复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措施,以扩大草原面积为主,适当发展灌木林地,减少乔木林的栽种面积。以适应气候转暖情况下生物过程的特殊规律,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J].
施雅风 ;
刘时银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04) :434-438
[2]   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卢琦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1) :97-100
[3]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关系 [J].
董光荣 ;
申建友 ;
金炯 .
第四纪研究, 1990, (01) :91-98
[4]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J].
刘晓东 ;
安芷生 ;
方建刚 ;
陈广善 .
地理科学, 2002, (05) :513-519
[5]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J].
施雅风 ;
孔昭宸 ;
王苏民 ;
唐领余 ;
王富葆 ;
姚檀栋 ;
赵希涛 ;
张丕远 ;
施少华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 (12) :1300-1308
[6]  
地质时代的气候[M]. 海洋出版社 , (澳)弗雷克斯(L.A.Frakes)著, 1984
[7]   可预见的青藏高原环境大变化(摘录) [J].
施雅风 .
盐湖研究, 2001, (01) :2-3
[8]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Ⅲ.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变化的影响[J]. 潘保田,李吉均. 兰州大学学报. 1996(01)
[9]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J].
施雅风 ;
张祥松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09) :968-977
[10]   森林衰退与全球气候变化 [J].
肖辉林 .
生态学报, 1994, (04) :43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