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多样性鉴定研究

被引:21
作者
傅翠真
徐文英
苏震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等电聚焦电泳;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改进的IEF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市(区)的895份大豆资源进行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鉴定;对IEF电泳图谱进行激光扫描分析,比较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研究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百粒重、播种期类型及生育期的关系;通过生物体系超弱发光动力学分析,研究种子发芽前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中国大豆资源中发现了4种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类型,鉴定出43份缺失突变体,占鉴定总数的4.80%;脂肪氧化酶的缺失与籽粒颜色和播种期类型有关,其中褐色、黑色大豆缺失频率较高;萌动种子发芽前,正常大豆的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发光强度,探索用超弱发光强度鉴别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可能性。此外,还研究制定了一套快速、简便的大豆脂肪氧化酶鉴定技术,为种质创新研究及开发食品资源提供鉴定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2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