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赘婿家庭地位探析

被引:7
作者
李伟峰
机构
[1]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招赘婚姻; 赘婿; 家庭地位;
D O I
10.13370/j.cnki.fs.2013.06.008
中图分类号
K892.22 [婚姻、丧葬];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后在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教、社会和道德伦理的问题。民间社会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或虚拟彼此之间的血亲关系,招赘便是其中的主要手段。与主流嫁娶婚相比,清代赘婚家庭中的赘婿地位通常较低。赘婿在日常生活、登谱造册、改名换姓、继嗣承祧、异子不异孙等家庭实践方面经常遭际歧视和压力。这种歧视和压力既表现在生活世界,也体现在神圣世界。赘婿的家庭地位乃是父权制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赘婿遭际苦楚、歧视的原因与其说是贫穷,毋宁是由于他们属于性别压迫系统中的主导性别。赘婿成为了父权制压迫的牺牲品。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M].陈支平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福建族谱.[M].陈支平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3]  
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M].阿风;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  
汇聚学术情缘.[M].庄孔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5,
[5]  
清代民间婚书研究.[M].郭松义; 定宜庄; 著.人民出版社.2005,
[6]  
中国家族法原理.[M].(日)滋贺秀三著;张建国;李力译;.法律出版社.2003,
[7]  
潘光旦文集.[M].[潘光旦著];潘乃穆;潘乃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潘光旦文集.[M].[潘光旦著];潘乃穆;潘乃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伦理与生活.[M].郭松义著;.商务印书馆.2000,
[10]  
聊斋志异.[M].(清)蒲松龄著;任笃行辑校;.齐鲁书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