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计算领域的作者合作分析

被引:36
作者
彭希羡 [1 ]
朱庆华 [1 ]
沈超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3]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计算; 社会计算实验; 合著; 作者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中心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1 [信息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社会计算领域的文献为数据源,利用Ucinet和Pajek构建了社会计算领域作者合作网络,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领域作者合作的整体网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得到4种合作模式双核模式、桥梁模式、完备模式及持续发展模式。最后,还深入分析了3个典型的持续发展合作网络的演化过程以及其研究主题。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知识转移领域作者合作模式实证分析 [J].
邱均平 ;
李威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 (03) :53-56+46
[2]   基于SNA的国内竞争情报领域作者合作关系研究 [J].
邱均平 ;
王菲菲 .
图书馆论坛, 2010, 30 (06) :34-40+134
[3]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in Cultural Modeling [J].
李晓晨 ;
毛文吉 ;
曾大军 ;
苏鹏 ;
王飞跃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24 (06) :1010-1017
[4]  
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 刘志辉,张志强.情报学报. 2010 (02)
[5]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军著, 2004
[6]  
MASON RebeLand: An Agent‐Based Model of Politics, Environment, and Insurgency[J] . ClaudioCioffi‐Revilla,MarkRouleau.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 2010 (1)
[7]  
Touch-Space: Mixed Reality Game Space Based on Ubiquitous, Tangible, and Social Computing[J] . Adrian David Cheok,Xubo Yang,Zhou Zhi Ying,Mark Billinghurst,Hirokazu Kato.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 2002 (5-6)
[8]  
Computational organizational sc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engineering[J] . Kathleen M Carley.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 . 2002 (5)
[9]   SOCIAL COMPUTING [J].
SCHULER, D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4, 37 (01) :29-29
[10]  
Social computing: from so- cial informatics to social intelligence. Wang F Y,Carley K M,Zeng D,Mao W.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 2007